中央气象局全球资讯网电影风暴来袭票房保底大热潮
李老汉的幸福生活在即将上映前就已经传出了票房保底十亿元的消息,这不仅是继《美人鱼》之后,又一部高票房保底电影的例证。如今,电影圈中票房保底现象大热,正引发了一场以金融为保障的手段风潮。
《叶问3》公布了其在正式上映前的票房保底十亿元,这也是自《美人鱼》以来,再次传出高票房保底预期的影片。现在,电影圈中对于票房保定的热潮持续升温,让人们对此趋势越来越关注。
所谓的票房保底,就是发行方与制片方之间关于一个影片可能获得的收入的一个明确承诺。在市场预估出看好的影片后,发行方会设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如果实际收到的金额低于这个数字,那么发行方仍然需要按照这个数额支付给制片方,但如果超出了,则分账比例将更有利于发行方。
这种做法在电影行业早已不是新奇的事物。例如,在2014年,对于《心花放》的旅游与中影股份分公司进行了5亿人民币的保证,最终该影片取得了11.7亿人民币的大卖成绩,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博纳影业曾对《后会无期》进行3.5亿人民币以上保证,并且规定超过3.5亿的人民币部分,他们可以拿到40%。这部电影最终实现了6.3亿人民币收入,无疑是大赚一笔。
随着中国国内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传统发行公司如此,还有许多资本机构也开始注重这一领域投资。此前,最受瞩目的案例之一就是和和影业、光线传媒和龙腾艺共同合作支持《美人鱼》,并且预计其破冰数额在16至18亿元之间,其中主导者和和影业是一家拥有基金背景、擅长金融管理策略而崭露头角的小型新兴娱乐公司。
然而,这种合作模式既有赢也有输,有时甚至出现失望的情况,如发生在《一步之遥》的经历。当该剧基于多年的好口碑再加上前作成功后的商业表现,一些观众对它抱有一定期待。但当它面世却遭遇极大的口碑争议,最终只取得五亿左右的人民币收入,使得最初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高达几十亿元的人民币保证的一些参与者感到沮丧不已。
随着越来越多资本加入到电影行业中去,与此同时,也激起了一股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情绪,即便是在损失一些利润的情况下,一些公司也不惜采取各种优惠措施来争夺资源,比如网络版权或衍生品开发等更多资源。而对于那些新兴企业来说,它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迅速建立起自己品牌的地位。不过,对于真正创作作品的心灵人物来说,只要能够制作出质量卓越、精良无瑕的作品,那么他才能稳固地站立在这繁荣但又充满挑战的地球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