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资讯票房保底大热火爆圈层
李老汉的幸福生活在《叶问3》即将上映前,已经传出令人瞩目的票房十亿元保底消息。这不仅是继《美人鱼》之后,再次引起公众关注的高票房保底电影,也标志着电影圈中以金融作为票房保障的趋势日益明显。这种现象,让发行方和制片方之间建立了一个既定的预期机制,即便实际票房未能达到保底数字,发行方仍需按约定金额分账给予制片方,而超出这一数字则会影响分账比例。
此种模式在电影圈中并不新鲜。早在2014年,《心花放》的旅游与中影股份发行分公司就为其保底5亿元,最终票房达11.7亿元,大幅超额盈利。而博纳影业曾为《后会无期》保底3.5亿元,并获得超过该金额部分40%的收入,该片最终票房6.3亿元,无疑也是大赚一笔。
随着中国市场规模不断扩张,不仅传统发行公司而已,一些资本力量也开始注入资金,将目光投向这块迅速增长的行业领域。此前,《美人鱼》的背后合作伙伴包括和和影业、光线传媒和龙腾艺都影视传媒共同承担了16亿~18亿之间的保底责任,其中和和影业作为主体,为其带来了基金背景与精湛金融运作经验。
然而,这类合作同样存在风险,如《一步之遥》,尽管凭借良好口碑及前作成功,但最终因口碑争议而止步于五亿 票房,使得最初做出了巨额票房保底的一方陷入失望之中。
随着越来越多资金进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甚至出现倒贴抢夺资源的情况。这样的行为虽然看似“傻”,但实际上,是为了争夺如网络版权、衍生品开发等更多资源;对于新兴公司来说,这也是快速崛起的一个机会。不过,对于创作者们来说,只有拍摄质量卓越作品,他们才能够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境里持续发展。